导航
关闭

商讯

当前位置: > 资讯 - 正文

低中高全矩阵落位!齐碳科技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在京重磅发布

时间:2025-09-25 来源:互联网

2025年9月23日,齐碳科技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成功举办「蜕·见新境」2025新品发布会。会上,齐碳科技重磅发布了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Pinnacle2并系统解读了全新一代O2测序生化体系,齐碳O2体系的推出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着国产纳米孔测序迎来了Q20时代。

本次发布会汇聚了来自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产业伙伴及媒体代表百余人现场参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达瑞生物、希望组等机构的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们基于齐碳O2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从技术突破、临床实践与科研应用等多维度深入探讨国产纳米孔测序的生态发展与未来前景。

首先,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博士致开幕词,他表示,从2021年推出首个国产纳米孔测序平台QNome到2023年中通量测序平台,再到今天发布高通量测序平台,齐碳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两年磨一剑,保持定力,专注创新。敬畏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一、O2生化体系深入解读,六大技术方向全面升级

发布会上,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白净卫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全新一代O2测序生化体系的技术架构与性能表现。

今年7月,齐碳科技通过官方公众号系列文章首次宣布O2体系实现单次准确率99%,成为国内首家达到Q20标准的纳米孔测序仪企业,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本次发布会上,白净卫进一步从蛋白工程、新型膜材料、测序化学体系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度解读。

他表示,O2体系在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实现突破:一是新型纳米孔蛋白的设计可使电流跳变台阶更清晰,信噪比更好;二是全新控速蛋白为DNA穿越孔蛋白的速度与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可有效降低堵孔率,进一步提升长程测序稳定性;三是采用新型聚合物膜材料及成膜工艺,不仅噪声降低20%,高质量成膜率更是高达90%以上;除此之外,在测序接头、测序试剂及核心算法方面均实现了优化更新。

搭载全方位升级的O2体系,QNome及QPursue两大测序平台均表现出“更快、更准、更稳”的测序性能。精度方面,单次准确率突破99%,一致性准确率(≥20x)高达Q50且多物种样本一致性准确率显著提升。通量提升方面,以人基因组样本(>2kb)测序16小时为例,对比O1体系,QCell-384单芯片产出数据量提升90.5%,而QCell-6K单芯片通量可提升81.7%,且QCell-6K实验室最高通量达147Gb,远超设计通量。芯片稳定性方面,长期储存验证数据表明,芯片在环境适应性与长期存储方面表现优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存储1-8周后平均掉孔率均低于5%,且在6个月储存期内测序通量变化小于10%,充分验证了其孔结构的稳定性及生化活性的有效持续性。

此外,白净卫展示了一系列O2 体系实测案例,103 家合作伙伴、364张芯片、近1500个样本,测试实验覆盖细菌基因组组装、16s全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质粒组装、HLA检测、动物疫病检测等应用领域,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准确率是测序技术的生命线。O2体系不仅实现了国产纳米孔测序从‘可用’到‘可靠’的跨越,更使我们具备了与国际领先技术同台竞技的底气。”白净卫强调。

 

二、多领域专家共话纳米孔应用生态

发布会上,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别从临床研究、遗传病筛查、海洋生态与人工智能+测序等角度,分享了国产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实践与展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郭一凡老师分享了其团队利用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平台与10min极速建库方法实现3.5小时完成靶向测序全流程,有效解决病原微生物快检的临床痛点。他还指出,该技术凭借“快、准、省”的优势,高效锁定急危重症病原体,有望为院内快速诊断提供关键支撑。

广州达瑞生物杨旭博士分享了纳米孔测序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经验。基于齐碳平台,团队成功实现了对α/β地贫各类缺失型和突变型的一次性检测,简化了传统检测流程,提高了筛查与诊断效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严威教授介绍了团队首次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海洋超微型蓝细菌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基于齐碳科技测序平台的长读长数据有效解决了复杂重复序列区域的组装难题,极大辅助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和功能基因挖掘,为海洋碳循环等生态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北京希望组CEO汪德鹏从行业视角指出,“AI + 纳米孔”将彻底改变数据生成与解读逻辑。结合AI碱基识别和结构变异检测算法,纳米孔测序有望在大型基因组组装、遗传病、肿瘤检测等领域释放更大价值。

 

三、高通量测序仪QPinnacle2亮相,通量、精度、灵活性三重突破

发布会的压轴环节由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胡庚博士主持,重磅发布了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Pinnacle2,标志着齐碳科技完成了从低通量QNome、中通量QPursue到高通量QPinnacle的全矩阵产品布局,实现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

QPinnacle2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高通量,单张芯片设计通量400Gb,整机通量800Gb,可高效支持大规模基因组、人群队列研究等高数据量需求的应用场景;二是高效率,每小时可产出数据6Gb;三是高灵活性,支持双芯片独立运行、可随时暂停/继续测序,灵活方便。

QCell-16K芯片性能显著提升,单芯片集成16000个纳米孔通道,阵列密度达80孔/mm²,较前代产品提升1.56倍,配合高性能电流检测电路和聚合物膜结构,展现出更强的信号稳定性与抗串扰能力。芯片在多种温度环境下均表现优异,存储6个月后通量变化小于10%,支持清洗复用,进一步降低用户测序成本。

Alpha测试数据显示,QPinnacle2在人、动植物和微生物样本中均表现稳定。使用人基因组DNA(HG002)样本进行测序192小时,QCell-16K单芯片累计产出376Gb数据,接近设计通量;结合齐碳自主研发的Ultralong建库试剂盒,可实现100Kb以上超长片段高效建库及测序,人细胞系和小麦样本中大于100Kb base占比分别达60.09%和36.34%,最长读长突破1Mb。

此外,Beta测试进一步验证了QPinnacle2在临床与复杂环境样本中的实用性。在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GT)场景中,样本测序N50读长达22kb,平均Q值达17.7,成功检出致病变异并实现单倍型分型;在宏基因组研究中,对3例土壤样本添加条形码建库并混样测序,单张芯片48小时产出87Gb数据,组装注释出172种微生物,展现其在复杂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强大能力。

胡庚指出:“通量提升不只是数字游戏,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支撑起更具挑战性的科研、工业与临床应用。QPinnacle2的目标是全面满足用户对纳米孔基因测序长读长、高准确率、高通量的需求。”

 

四、国产纳米孔测序生态渐成,齐碳以“技术+节奏”走出差异化路径

齐碳科技自2021年发布国内首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以来,始终以“两年一迭代”的节奏稳步推进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从国产零的突破,到中通量平台补全产品线,再到如今实现Q20级准确率与高通量平台发布,齐碳逐步构建起以底层技术为核心、应用生态为支撑的发展路径。

齐碳科技首席执行官赵威东先生在答谢致辞中表示,齐碳从0到1的探索之路虽艰辛、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底层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未独自前行,我们与众多行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了多款针对特定场景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让前沿技术无缝连接落地应用。至今,我们的QNome平台累计服务超过300家用户、QPursue平台累计服务超过200家用户,也收获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与反馈。

随着O2体系与高通量测序平台QPinnacle的推出,齐碳科技不仅完成了全通量产品矩阵的构建,同时在准确率、稳定性等核心性能方面也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了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肩的技术实力。

“蜕·见新境”,变的是一次次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不变的是齐碳科技“让基因测序惠及人人”的初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