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关闭

商讯

当前位置: > 资讯 - 正文

地缘政治、全球危机与中国挑战

作者:admin 时间:2024-09-26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位(手机)

图片图片

刘宁荣教授 Prof. N.R. Liu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始院长
 

大家好,欢迎来到香港大学。恰逢港大开学季,我在这里欢迎大家从内地各城市来到港大,参加港大ICB 2024年秋季开学典礼。
 

今天是港大ICB校内工作坊的第二天。在昨天的行程里,你们经历了漫步港大校园的“校内徒步”环节,以及考察香港各地风土人情的“校外考察”环节,对香港大学可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早上,我看到很多学员在港大红墙拍照,不知何时起,红墙成了香港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小红书的知名景点,相信大家在红墙拍照后,上传小红书,也会带来“红”运当头。
 

非常开心能在港大与大家见面,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简称港大ICB)是香港大学为践行「为中国而立」的创校校纲而成立,从创立之初开始,基本目标就是提供专业商管教育,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中国培育具专业深度、知识广度、未来高度的跨学科人才。所以我们的学员跟来自全国各地、全球各地的全日制本科生不同,你们是在职求学,肩上的责任可能更重。

图片

大家在此时选择来到港大开启学习历程,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地缘政治、全球危机与中国挑战”。此时此刻,大家都深知全球已然发生剧变,这些改变的痕迹日益凸显。未来的四十年、五十年,将与过去的四十年、五十年截然不同。我们必须重新制定自己的坐标,找到前进的方向。往昔已逝,我们站在了全新的起点。
 

全球发生的重大变化,毫无疑义对我们中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中国挑战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有三个层面可以谈:一是中国本身内部面临的挑战;二是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三是全球各国如何看待中国给全世界带来的挑战。

地缘政治,中美关系三问
 

如果将1991年苏联瓦解后直到今天的30多年,视作一次新的全球化,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朋友,在未来的30年或者50年时间里,你们觉得这样一个全球化还能够持续吗?你们觉得从后冷战开始,支撑中国发展的这场全球化,还有可能往前延续吗?觉得可以的同学请大胆举手,我没有看到一个人举手,是不敢举手还是觉得“不可能”呢?应该是后者吧?
 

我想问在座的各位第二个问题,从现在开始到未来30年、50年,世界会不会重复一场冷战?觉得会的同学请举手。好的,我看到有不少人举手。
 

第三个问题。现在中美对峙,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刚刚结束在北京的访问,两国急需管控目前的冲突,他早就提出一个口号叫“高墙小院”,用这种方式来限制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中美对峙下,全世界会不会发生以中美为主要领头羊的两种不同势力之间的竞争?会不会有很多国家被迫在中美两国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可能性很大。
 

毫无疑义,过去的30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首先,为什么说过去30年的全球化不可延续?如果大家在《南华早报》上看过我新近的一篇文章,7月份的牛津之行带给我很深的感触。我带领港大ICB高管课程的学员到牛津大学的赛德商学院上课。多位英国教授提到中国与欧洲的关系都不乐观,今天的欧洲对中国的怀疑从未这么深,也就是说,现在的欧洲人不相信中国人。他们认为,两年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一直站在俄罗斯那边,对于欧洲来讲,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这是一道红线,他们认为中国已经跨过了这道红线。他们对普京更加不信任,欧洲人认为:如果敦促乌克兰坐下来跟俄罗斯谈判,即使普京在谈判中表示愿意做出妥协,不再进一步西进,乌克兰让出被俄罗斯占领的土地,欧洲人也不会相信俄罗斯人会就此满足。他们对俄罗斯的信任已荡然无存。而中国支持俄罗斯,所以他们也不再信任中国。
 

而欧洲人认为,在过去30年的全球化中,中国受益巨大,欧洲受益很小。美国人也这么认为,美国受益不多,当然这并非事实。经过三年疫情,他们认为以往支撑全球发展的全球化不可能再持续下去。这一观点尤其体现在“脱钩”这一事件上,过去几年,美国跟欧洲提出“去风险”,但他们认为,“脱钩”是中国人先开始的,在疫情期间,中国就跟美国与欧洲脱钩了,美国与欧洲只是采取对应措施。这是一个新的现实,今天大家都要面对这一新现实。
 

其次,冷战到底会不会发生?甚至再进一步,热战会不会发生?很长时间里,大家最担心的不是俄乌战争,也不是中东的巴以冲突,而是在自己家门口的这场战争会不会发生,也就是海峡两岸、甚至南中国海会不会发生战争。今天的南中国海或台湾海峡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美国首次将中程导弹部署在菲律宾。据美国国会研究处(CRS)发布的《国会的台湾防务议题》报告显示,2023年美国派驻到台湾的军事人员有41人,这也同样跨过了中国的红线。现在中美两国想方设法确保大家不会因此而发生热战,但全面的冷战有没有可能呢?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认为中美之间不至于发生如美苏一样的冷战,因为中国没有盟国,中国不愿意发生冷战。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现在采取的政策,就是在努力消除疫情期间跟欧洲、美国产生的对立。但现在反而是美国不是在化解与中国的矛盾,所作所为都是在加剧与中国的冲突。
 

第三,正如大家认为的那样,中美竞争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究其原因,毫无疑义,美国作为第一大国,绝对不愿意看到中国在短期内超越他,而美国对中国有一个极大的担忧,虽然我们一直在表示,我们无意取代美国,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但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奠定了战后全球发展的秩序,以美国为首的大国跟苏联、法国、英国、当时的中华民国一起,组成了新的联合国体系。现在,美国认为中国可能不满意这个现状,想要做出改变,他们持续在我们的官方文件里寻找蛛丝马迹,希望得知中国想要建立的新全球秩序到底是什么。我们讲“命运共同体”,但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们始终找不到清晰、具体的方案。对美国人而言,他们有联合国体系,有WTO、WHO,有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都是非常清楚的概念。我们中国人提出的都是模糊的概念,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的文件都是这样,需要研究得很深很透,从字句里找到关键点,但美国人看不懂。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相互之间的猜疑、不信任已经无法改变了。这样的猜疑和不信任,导致世界各国都被迫在中美两国之间选择站队。被迫站队的国家很多,亚洲的新加坡坚决拒绝站队,但也被迫谨慎行之;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新兴经济体都不想站队,但都被迫表态。例如阿联酋的AI企业G42,还是一位华人做CEO,跟华为有合作,但美国企业也在G42有投资,但美国人表示,如果他们想获得美国的技术与芯片,就不可以继续与华为合作,迫使这些国家断绝跟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这是今天的现状。

四大危机,席卷全球
 

这一Geopotitics地缘政治的变化,对全球也带来巨大冲击。问问大家,今天全球面临的诸多危机,在大家眼中如何排名?经济停滞;能源危机;人口老化;社会对立;气候变化等等。

图片

第一个危机是全球热战。俄乌战争及巴以冲突已经撕裂了全球,举个例子,俄乌战争让全球粮食短缺,因为乌克兰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给全球供应粮食,俄乌战争导致埃及断粮。巴以冲突,胡塞武装守住了红海,在这里劫掠过往船只,全世界的轮船被迫改道,无法从红海通行,也无法经过苏伊士运河,需要绕道好望角,多走10到15天,除了成本增加之外,10到15天新增航程所需的燃料,也会导致全球的气候升温。

图片

第二个危机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从去年6月至今的14个月里,全球气温持续突破历史纪录。我8月初从英国回来后,以为天气会变得凉快,但依旧酷热无比。在我启程前往美国之前,我经历了两天的凉爽天气,于是我撰写了一篇文章并投给了《中国日报》。我在文章的开头就说,“今年的炎热夏天即将结束。”这篇文章拖了两个星期仍未能发表。因为香港的气温继续攀升,热浪持续至今,所以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写错了。
 

全球的暖化极其严重,同时,地缘政治的变化也进一步带来了冲击。今天从香港机场飞到伦敦,需要比以前多飞两小时。为什么?因为俄罗斯的领空禁飞,所有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不能经过俄罗斯领空,这一问题同样导致了燃油浪费,无形中又刺激了全球的气候升温。好不容易在疫情结束后开放的中国与西方的航道,现在又纷纷面临被关掉的问题。英国航空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飞往中国的西方航司之一。疫情后之后,去年刚刚恢复了北京航线,现在又宣布停飞;维珍航空也早已取消了飞往上海的航班。究其原因,是欧洲航司面临俄罗斯领空的禁飞令,绕行导致成本提升,无法与能够通行俄罗斯领空的中国航空公司竞争。美国航空公司面临同样的问题,美国大型航司和主要航空业工会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批准更多的中国航班往返美国,也是出于美国航司无法通行俄罗斯领空的原因,这些都是地缘政治带来的危机。
 

第三个危机是中美对抗。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粮食、能源、气温,有研究报告表示,中美之间的对立对抗,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冲击和影响要大过美国。中美两国都会受到影响,但受到最大影响的不是中国或美国,而是第三世界的贫穷国家,就如同两个人的争执意外伤害到旁边的穷邻居一般。非洲今天面临债务急剧上升的问题,上万亿美元的债务,对非洲来讲难以承担和解决,中美对立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因为各国被迫站队。而且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发展模式又受到西方攻击,使得非洲国家受到很大影响,今天非洲面临的未来生存危机,比任何一个大陆都严重。如果气温进一步上升、干旱,不要说非洲,连巴拿马运河都受到影响,今年巴拿马运河因为干旱,轮船被迫停泊等候,可想而知,对全球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

图片

第四个危机是人工智能。今天的人类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机,就是AI带来的巨大挑战。几年之前,我们还认为AI对在座的很多人、对我都不会有影响,因为AI只会代替秘书、会计等职业,我们这些具有创意的人都不会受到威胁。结果前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所有人都傻了眼。不要说重复性劳动从业者,包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失去工作的风险。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危机?

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
 

因为中美之间的对立,中美之间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联手合作。过去我们中国很牛,为什么?因为传统的AI,中国数据多、人多,大家毫不介意地将自己的数据都贡献出来,我们没有隐私担忧,美国人、欧洲人不愿意分享隐私,所以在传统的AI领域比中国发展要慢。但今天的生成式AI给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生成式AI要建立很大的语言模型,我们的数据库中,第一,中文多,其他语言的内容少;第二,我们禁区多,西方则没有禁区,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到数据库里去,我们这也不能放,那也不能放。所以在生成式AI的竞争里,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图片

当然,今天的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也有很多让欧洲、美国感到担心的地方。例如新“出口三大件”,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这三个领域的全球出口份额里,我们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美国与欧洲针对这一情况开启了制裁。今年5月,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的EV,即新能源汽车增税至100%,并对我们的光伏板及锂电池都采取了同样的制裁措施。加拿大也跟进增税至100%。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形,就是跟所有西方国家站在了对立面,这一情形已经发生,短期内这样的趋势不可逆转。
 

我在纽约期间,碰到了不少来自内地的高科技企业,他们在纽约和硅谷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今天大家知道了,为什么香港股市不停地跌。当然,中国的经济不好是一个因素,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投资股票采取了很多限定措施,导致美国资金纷纷撤离中国内地的高科技企业,所幸中国内地的资金很多,美国人走了,中国有人接手。但有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今天不少的中国私营科技公司,面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开始走到美国去寻找新的机会。
 

在中国之外,还有哪个市场有巨大的吸引力,有可能获取巨大的回报?是东南亚吗?不是。是非洲吗?也不是。东南亚和非洲都很重要,东南亚对我们非常重要,尤其在今天的格局之下,我们的出口一定要通过东南亚及其他国家。但真正可以跟中国媲美的,能带来巨大回报的市场就是美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私营科技企业纷纷到硅谷、到纽约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图片

当今的新问题涉及过去大量美国资金投资于中国私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一旦上市,便为投资者带来巨大回报。然而,如今中国与美国反而持相同立场,双方都给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设置了各种障碍,导致投资取得巨大回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到美国的时候,会碰到另外一个瓶颈,美国的风险投资者纷纷避开中国人,因为来自中国的资金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实在太大,没有人敢去接触来自中国的基金。现在美国的风险资金需要公开声明,强调其基金与中国人无关,才有人敢找他借贷。这就是今天美国政治畸形的写照,对中国的恐惧与打击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未来的方向不同了。很多人说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躺平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能不躺平,因为我们步入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面对美国的包围,中国选择在科技领域动用国有经济的力量与之相对抗,确保中国的科技能够超越美国。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中,机会跟过去30年是不同的,过去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是很悲哀的。
 

为什么大量的跨国企业,或者说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越来越少?FDI达历史新低。对于跨国企业来讲,他们只看一个数字,就是民营企业家有没有信心。民营企业家与跨国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决定了跨国企业是否有信心。8月26日,IBM也退出了中国市场,这种趋势暂时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当然,我们在青岛召开跨国企业的CEO峰会给自己造势,也可以看到跨国企业CEO通道里,大家畅所欲言,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但有一句老话叫“最重要的是你的腿在哪里”。

图片

在纽约,我去了新建的世贸大厦,在楼下碰到一位福建移民,我想起30多年前,我在美国写过一本有关非法中国移民的书《中国人蛇潮》。后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偷渡客在2010年以后逐渐销声匿迹,疫情之后又重新出现,这两年美墨边境来自拉美的偷渡客里有一群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中国偷渡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回到我刚才提到的挑战,今天中国面临的外在挑战是过去30年从未有过的,美国在拜登上台之后,采取了步步紧逼中国的政策,首先在安全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现在进一步加码,在科技领域里又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圈,这个包围圈非常难打破。这是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内部环境,今天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去年我们打开国门之初,全球都在期待中国的经济高歌猛进,最后大家失望了,房地产行业断崖式崩塌,金融市场萎靡不振,房价跌了,股票也跌了。从理性上分析,中国的经济已经面临继续下滑的十字路口,危机四伏。但在感情上,我内心仍然愿意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因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如果我们坚持基本的底线,即在今天的世界里,坚持以经济的发展为先,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保持这个基本的Assumption(假设)不变的话,中国经济应该还是可以往前走的。

图片

西方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个人相信中国今天的经济增长会达到5%。但即使实现了5%的增长,我们老百姓能不能得到5%增长的果实?那是另外一回事。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忽然间看到中国的挑战变了样,在疫情的时候,他们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美国、对西方会形成巨大的威胁。如今形势已变,他们指出中国的经济低迷,以及中国的产能过剩可能给美国和欧洲带来沉重打击。从中国威胁到中国崩溃,这样的看法改变似乎是瞬间发生。
 

所以全球处在一个极为动荡的时刻,我们一定要重新开始思考,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相信大家来到港大ICB学习,是想来这里寻找答案,我可能很难给你们确定的答案,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港大ICB的课堂里一起探讨。对于港大ICB而言,我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在这里获得专业知识,为你的事业发展和职业生涯带来新视角,而且实现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如何在多元和变幻的环境中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站立的高度,放远眼光。面对当前的困境,我们也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的低迷与痛苦,不过是短暂的浪花。因此,我们仍需鼓起勇气,为寻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于港大ICB官微。关注【港大ICB】,阅读刘宁荣教授更多精彩观点。


作者简介:

刘宁荣教授 Prof. N.R. Liu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始院长
 

刘宁荣教授现任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他长期研究全球化与大趋势,准确预见后冷战全球化的终结,和后新冠「半球化」时代的来临。《困局与变局:2018-2020》一书对民粹主义高涨、「逆全球化」趋势、中美关系逆转、地缘政治异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一球两制:「半球化」、「半脱钩」、「半冷战」》则提出了以价值联盟划分的「半球化」、意在去风险的「半脱钩」和聚焦科技竞争的「半冷战」成为新现实。

关于港大ICB「校内工作坊」
「校内工作坊」是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简称港大ICB)的开学第一课。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学员齐聚香港大学校园,开启一场知识与灵感的盛宴。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