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 13位大三学生,在蘑菇云创客空间进行了一个关于“智能科技工具在交互设计中创意应用”的沉浸式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蘑菇云科创教育培训师徐千千老师与春禾探究性学习导师线红石老师联合指导,围绕主题 “深渊”,融合硬件交互技术与创意设计思维,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学习到原型制作的全流程实践平台。
< 技术赋能:从基础原理到工具实操的认知突破 >
两位导师以“传感器、主控、执行器”三大交互设计核心元件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了硬件交互的底层逻辑。徐千千老师通过DFRobot行空板M10开源平台,演示了基础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理世界与虚拟交互的双向映射”,这是川美智能硬件实验室“实体交互”实践的核心目标。同时,在线红石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首次接触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学习将数字设计转化为实体原型的技术,强调“从想法到实物”的全流程实现,与川美的相关课程有效衔接,增强了学生的硬件交互工具操作能力。
< 主题探索:分组协作中的创意原型开发 >
围绕“深渊”主题,学生们分成三组进行项目式学习,聚焦于生态感知与沉浸式体验,探索湿度传感器和风扇的输入输出、大语言模型的重构话语,以及通过捕捉面部表情产生相反表情的艺术表达,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这是川美智能硬件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全程导师指导下,学生们经历了“创意构思 - 硬件选型 - 原型制作 - 交互调试”的完整流程,激光切割机和个性化手工耗材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装置,而行空板M10的编程训练增强了他们对交互链路的理解。尽管部分小组在硬件调试中面临参数匹配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与导师指导,最终成功完成了具有完整概念的原型作品。
< 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与创新生态的深度联结 >
此次活动不仅是技术实操训练,更是川美“第三课堂”建设的重要实践。蘑菇云创客空间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平台,与川美智能硬件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学生们通过接触前沿工具与真实项目,实际应用《开源硬件与编程》知识,感受到“设计生态、文化现象、专业资讯”在交互设计中的统一。沈博文老师强调的“连接创客文化与技术创新”理念,通过“理论讲解 + 工具实操 + 主题创作”模式,拓宽了学生对智能科技与艺术设计交叉融合的视野。学生不仅掌握了行空板和激光切割机等工具的操作技能,还在“深渊”主题中探索了交互设计的社会价值,达成了《专业考察》课程的核心目标。